风好正是扬帆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至今已走过60年岁月。一甲子风云变幻,半世纪成长蜕变,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不断谱写着新的辉煌篇章。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先后荣获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北京市教科研工作先进校、北京市数字校园五星级学校、全国特色学校、京城教改创新领军中学等荣誉。学校现拥有特级教师11人,全国优秀教师以及市、区级学科带头人、紫禁杯班主任等骨干教师112人。建校60年来,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近万名各行业中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这一个个荣誉和数字,无不见证着学校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陆续出台措施,积极推动整个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在北京市教育部门统一部署和朝阳区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2015年4月,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正式合作,展开资源共享和全面深度合作,共同探索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协同创新路径,形成了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依托,以南湖中园高中部、花家地初中部、朝阳新城分校、机场分校以及惠新里附小等5个校区共同组成的一体化教育集团,涵盖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基础教育,全面开展改革与创新,成为2015年度京城中小学教改创新“领头羊”。
课程建设:彰显以人为本 着力核心素养
学生钱丙彬:“自从我选择了科学探索选修课,我似乎看到一扇新的大门在向我打开。最让我难忘的是当我们所观察到的与现有结论并不相符时,我看到了未来面对困难的又一种解决办法。”
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九十四中均衡发展需要,从酒仙桥到花家地再到望京,虽历经变迁,但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努力适应时代和社会的新要求,以“系统、多样平衡、可持续发展”为鲜明特色,建设绿色生态学校,逐步形成了“人本、和谐、容纳、责任”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特色校园。学校始终围绕“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幸福公民”的目标,构建适合学生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学校是国家和地区历次课程改革的先锋:建校初期即启动新中国以来首套扫盲教育教材实验,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了“双基”教学实验研究,80年代学校承担了现代化教育实验任务,经历了90年代的扩大选修和今天的课程全面改革,学校始终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进入21世纪,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部门、北京市和朝阳区有关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切实推进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努力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校课程体系。
合作办学以来,对外经贸大学附中根据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和北京市教育部门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精神,着重突出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构建学科核心知识和培养关键能力为导向,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基本设计途径,结合“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幸福公民”的培养目标,选择与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和知识,从“健康身心、科学思维、人文情怀、艺术品位、智慧人生”五个不同层次和维度进行系统化设计,初步形成了以“体育与健康”为基础,以“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艺术”等为主体,以“综合实践”为统合路径的对外经贸大学附中“一三一”人本立体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突出核心课程和核心素养导向,重点进行学科实践课程和跨学科整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尤其是建立适应未来招生考试改革要求的课程新构架和分类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以适应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和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充分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最大可能,也赋予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和专业发展空间。
必修课程分类整合各学科知识和能力体系,分层实施走班教学,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倾力打造活力课堂。语文学科在全校率先制订《对外经贸大学附中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纲要》,探索课程整合与实施的优化路径;英语学科深入开展“浸泡式”英语课题研究,实施网络互动教学;美术、生物等学科加速开发微课资源,开展翻转课堂实验研究;实景大课堂和科技英才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核心知识为教学内容,探究综合问题、真问题,成为学校精品特色课程;体育组研发的太极功夫扇课程,被评为北京市课程建设优秀奖。
选修课程着重突出三大类课程:一是学科实践类课程,二是跨学科综合类课程,三是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加选修课比例和课时,每周二、四实行走班选修,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需求。在原有基础上,与大学合作逐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引进大学和科研机构优质资源,开展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实验,先后开设西班牙语、法语、外贸基础等五大类近二十门精品课程,满足学生自我提升与深度学习的需求,最终实现与大学教育的对接、融合和人才培养的纵向贯通。
课堂教学:打造活力课堂 着重提高质量
青年教师谷妍峰:“课堂上多‘得’更好,一‘得’就不少。今天的课启发我们,我们的课堂要会做加法,更要学会做减法。”
高考成绩连续八年持续攀升,高位稳定,重点率比五年前翻一番,本科升学达全部,学生每年在各级各类竞赛、比赛中获奖过百项。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学校倡导的活力课堂建设。
围绕活力课堂,各学科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指导下,积极开展教研组沙龙活动,教研沙龙成为学校教师最喜爱的特色教研活动和教科研的品牌项目。近年来,各教研组围绕如何激发学生高度活跃的思维这个核心,开展活力课堂研究,着重解决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效促进了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学校聘请课堂教学专家和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专家指导教师开展活力课堂方面的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学习活力课堂的相关理论。学校与高校多方合作,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微课制作、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由教学处和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牵头,定期组织开展活力课堂竞赛和活力课堂展示活动,制订并出台活力课堂评价标准,在教学中逐步落实并不断改进,切实保证活力课堂的高质量和高品质。同时,通过活力课堂展示活动,使更多教师参与到活力课堂建设中来并从中受益。正如数学教师倪瑞霞在听课反思中说:“此次听课,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同时,我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了许多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思考。”
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进步更加坚定了学校开展活力课堂建设的信心。活力课堂竞赛和展示活动,促进了骨干教师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现并造就了一大批富有活力和创造精神的优秀青年教师。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教师对活力课堂的认识和教学能力有了切实的提高。活力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更爱学习,更富有活力和创造潜能。
在教学评价上,外经贸附中以学科能力评价为核心,有效整合过程评价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建立一整套学科能力评价标准,以学校业已建成的“双基检测分析诊断系统”为技术支撑,建立具有诊断、反馈、发展等功能的学业成就定量评价操作体系;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为重点,与能力评价有机融合,以成长档案袋、举证式评价、研讨式评定等评价试验为主体,建立具有导向、激励、教育等功能的学业成就定性评价体系。以绿色评价为特征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学校“一三一” 立体课程体系和“整体教学,深度学习,活力课堂”课程实施多层策略,构成了多样课程、多层教学、多元评价的绿色生态特色课程系统,成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核心载体。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朝阳区和北京市综合素质评价先进单位后,又承担了课改综合项目的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研究项目。
科学的评价进一步激发了课堂活力,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2015年,对外经贸大学附中再次荣获朝阳区中高考双优。
实践活动:继承传统文化 着意核心价值
学生任笑谦:“游学不只是去学习或是去游历,很多时候在游学的途中你可能会发现有些人有些事真的和你想象的大不相同。”
对外经贸大学附中一直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只要条件具备,对各种有益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会不遗余力。如今,“学科整合、主题研究、实践后反思、批判性反思”已成为对外经贸大学附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解读。学校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生物教研组借助中科院优势资源,在课程实践方面大胆创新,真正使科学探索由课本走向了实验室,由校内走向了科研院所,由课堂走向了大自然。对外经贸大学附中已建成北京市中学生物开放式重点实验室,课程资源被纳入北京市开放式重点实验室科学课程选课系统,逐步面向全市中学生开放。目前,学校生物组高端科学探索实验、走进中科院实验室、野外观鸟和实地科考等综合实践活动全方位展开,正在带动学校整个科学课程实践化的协同创新发展。同时,生物教研组率先建立了微课程教学资源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素养。
地理教研组围绕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识与地理实践等地理核心素养,开发出包括十渡地质考察、留民营生态农业考察等较为成熟的实景大课堂课程群,地理原理和规律探究以选修课的形式已经开设了两个学期,设计和实施了多项实验探究方案。地理实景大课堂课程目前拥有天津规划馆、十渡风景区、大兴区长子镇留民营生态农业农场、中国园林博物馆等学科实践基地。
语文教研组注重语文核心知识的学习和读写关键能力的培养,注重传统文化的承续和渗透,突出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意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言语生命,强调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人的生存、生活和生命品质,并以《对外经贸大学附中高中语文课程建设纲要》为指导,开展课程整合和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活动,实施阅读素养提升工程。《论语》精读、《红楼梦》导读、《史记》选读、鲁迅作品与国民性批判等已形成系列专题,并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整合实验,得到市、区教研部门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推广。
此外,各学科组密切协作,共同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方案,有效实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学科间的整合贯通。江南文化考察、齐鲁文化考察、汉唐文化考察以及读书节等一系列精品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也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社团走出校园,与大学生社团开展手拉手活动,国学、摄影、街舞社以及管乐团、话剧团等学生社团,广受学生欢迎。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们积极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示才华,不断激发灵感,成就个性特长发展。形式多样的学科实践活动和课外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004年,学校即取得招收外国学生资格并被评为朝阳区外事窗口校, 与国家教育部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多项国际交流活动,先后与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实现了师生互换、互访。丰富多彩的游学、访问、接待等对外交流活动,在开拓学生视野、增进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激发爱国情怀、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会交际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为构建和谐校园乃至打造幸福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